NEWS新闻中心
“苏超”决赛为什么在南京奥体?
历经五个半月的
热血角逐与激情碰撞
决赛队伍终于诞生!
恭喜泰州队、南通队!
11月1日晚19:35
首届“苏超”决赛
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开踢
南京奥体将陪伴半决赛胜者
迈入终章对决
见证谁是那个真正“比赛第一”的人
“苏超”决赛场地为什么非得是南京奥体?一些其他城市球迷难免抛出这样疑问
抛开历史底蕴、球场规模、硬件设施
交通区位等因素不谈
不妨讲几个小故事
来尝试着给解答这个问题
提供一些新的角度
↓↓↓
连云港队的队长袖标,一直佩戴在门将李海涛肩上。他曾是江苏队的替补门将,但职业生涯只为江苏队出战过一次,那是2018年11月11日,第83分钟的替补登场。那一年他23岁。
10月4日南京VS连云港的1/4决赛,李海涛倾尽全力却难以改写球队点球落败的结局。这位1米94的大个子强忍着泪水,却又说着让许多人潸然泪下的话。
“我在江苏队上场7分钟,等了5年。我今天打满全场,等了7年。我从江苏队离开时,我以为我没有机会再回到奥体踢球了,但是7年之后我又回来了。”
有球迷在赛后提醒李海涛,应该也到南京队看台谢场的,那里也有很多支持他的球迷。李海涛回复道,“对不起,我以为大家已经忘了我。”

怎么会忘记呢?那是一起走过的日子。
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,李海涛改签了车票折回了奥体,向空空如也的奥体看台,深深地鞠了一躬,然后转身再见。
常规赛南京队与盐城队的强强对话,胡书铭为盐城队首开纪录,但他却没有做任何庆祝动作,而是低头亲吻了南京奥体的草皮。
虽然盐城队遭遇了逆转,但赛后的谢场环节,胡书铭来到南京球迷方阵,接过了球迷投来的2020赛季江苏队夺冠纪念T恤,上面写满了那个赛季的江苏队全员名字,“胡书铭”出现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。
那时的胡书铭,还是位初出茅庐的19岁少年。而如今的他,已身披盐城队长袖标。
南京球迷对着小胡高喊“欢迎回家”,小胡脱下了盐城队球衣,换上了夺冠纪念衫,向着球迷鞠躬致谢。
那一刻,南京奥体早已没有主队客队之别,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江苏队。
这些活跃在各队的球员们,他们属于各自的城市,他们也属于江苏,他们都是江苏的孩子。
就像这片球场,南京奥体,它属于南京,它更属于江苏,属于全体江苏球迷共同的记忆。不管谁赢,都是南京奥体赢;南京奥体赢,就是江苏赢。
不只是苏超赛场上的李海涛、胡书铭,那些我们熟悉不过的江苏名字——南京女婿吴曦、苏州人周云、南通人张晓彬、徐州人孙可和李昂、扬州人吉翔、常州人黄紫昌……谁不曾在南京奥体有过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呢?
他们曾在这座球场被深深地追逐和喜爱,如今,他们依旧被这座城市深深地铭记,深深地回忆,也深深地感谢。昔日的队友们每年一聚,在休赛期从天南海北赶来南京。大合影里的C位,不是依旧活跃在顶级联赛的球星们,而是当年训练基地的门卫大姐、队医、翻译。这座城市,在他们青春底色里刻下了珍贵的“善良”二字。这份品质会让他们无论走在多么阴沉的天空下,都能看到月朗星稀;无论历经怎样的世事沧桑,都能不弃追梦赤子心。当熟悉的“江苏战斗”旋律响起,我们都知道,有些东西它真的没有离开过。体育就应该如此,以纯粹的力量,去激励人心。苏超更应该如此,苏超是体育,它又不只是体育,它可以成为江苏的精神坐标,而南京奥体就是那个坐标轴的交点。
也许,这些小故事并不是证明“决赛得在南京奥体”的充分条件。但“决赛在南京奥体”这件事本身,一定是对梦想最好的激励,对青春最好的致敬。当戈伟、杨笑天、滕帅这一代人的青春渐渐远去,我们又看到了20岁出头的司俊琰们,在奥体中心展翅飞翔,就像曾经的吉翔们鹰击长空那样。对于南京的少年,对于任何一座城市的少年,在6万人的注视和呐喊下为家乡横刀立马、扬名立万,都是值得骄傲一生的事。也许,并不是每个人在南京都能取得俗世意义上的“成功”,就像曾经背上行囊来到这里的李海涛、胡书铭们,也曾历经过漫长的等待。
可在这座城市久了,又总能与不期而遇的温暖撞个满怀。它以最大的善意和尊重,去共情每一种人生选择;它以世间的沧桑变幻和纷繁情感交汇,让你在某个时刻顿悟到人生翻山越岭的意义——也许“价值”相比于“成功”,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追求。这就是南京,它不只是南京人的南京,它也是异乡追梦人眼里和心里的南京,是万千游客抬头看见、脚踏心安的南京。这里穿越了无数人的岁月。因为有无数个他们的岁月如歌,才会有南京永远的茉莉花开。来源:江苏新闻、南京发布
编辑:刘笑
审核:韩颖、薛姣
复审:沈娜
终审:孙洪洋


2025-10-2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